经济日报:垃圾分类打开千亿元市场空间

2019-07-03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到2020年底,全国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也开始全面部署生活垃圾分类。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告诉经济日报记者,随着各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从46个重点城市增加到29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相关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比如,原本是处于末端的垃圾混合处理系统,要改造成现在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就必须增加投资、提升技术含量,这部分的产业增量10年内就可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原来的垃圾混合收运系统,改造成垃圾分类收运系统,就需要智能的垃圾桶、分类的垃圾车,环保装备领域又将增加300亿元到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生活垃圾分类专业化运营包括保洁、清扫、运输等,需要市场化的环卫一体化甚至城乡一体化共同推进。从公开的专业化生活垃圾分类运营管理费招标看,去年市场规模在150亿元左右,今年预计会增加到300亿元左右。
 
  此外,垃圾分类为环境服务业带来机遇。如检测、咨询、设计、规划、做方案、末端考核。张益说,生活垃圾分类的专业运营、设备、末端设施建设、环境服务,10年内市场规模总量预计为2000亿元到3000亿元,同时,这也是固废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变化带来的结果。
 
  “具体到上海,其生活垃圾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4个类别,分别需要投放、收集、运输、处理4个系统、6个交集点,每个部分都需要有投资、设备、运营、咨询服务4大产业配套。”张益说,相关产业链的逐渐完善和产能释放,还将催生更多新产业,市场会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形成一个对应的适应机制。
 
  目前,上海湿垃圾处理能力还不到5000吨/日。围绕生活垃圾分类,上海已有9个项目正按照国际标准抓紧建设,并有望在明年底建成投产,届时湿垃圾处理能力可达到7000吨/日,可回收垃圾处理能力达到1100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