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大数据分会昨正式成立

2017/12/5 14:40

       凝聚大数据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昨日下午,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惠州年会“创新共享·生态文明大数据论坛”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以下简称“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宣布,促进会生态文明大数据分会正式成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出任会长。
    李朋德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现状如何,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都需要去一一了解、规划、解决。促进会生态文明大数据分会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导,宗旨是遵照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聚集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的力量,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大数据建设的理论和事件,推进生态文明大数据互研共享,组织协调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大数据的提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分会的工作具体包括建设生态文明大数据的制度和平台,推动生态文明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协助政府制定生态文明大数据相关法规政策与发展规划,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承接相关咨询服务,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博罗县委书记江菊莲称,惠州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数据支撑智慧环保建设,打造环境数据中心体系、环境综合服务体系、环境在线监测体系、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环境监察执法体系、饮用水源地监管体系等多位一体的环境监测、监控、监管管理体系,培养精通大数据与环境保护的复合型人才,将借助大数据和新技术的双层优势,努力加快文明城市的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成效 大数据对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实时监控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作主题发言时称,我国提出建立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后,已实现从最初以数据汇集为主要工作,到今年开展深化应用的转变,特别是在监测、举报等方面,如12369举报等已能根据大数据分析发现一些比较有规律的线索。
   他称,目前汇集了78万家企业的污染源档案的数据,接下来随着应用的打通,污染源企业的档案将会迅速增加。在对生态环境的监控方面,中国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可视化能力在不断提升,目前已实现对青海可可西里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时在线监控。
   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生态文明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王东华从测绘地理信息如何应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展开演讲。
   他透露,目前,全国多个省市审计部门与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就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磁道资源共4类自然资源资产开展离任审计试点。其中,浙江省在国土专项审计中利用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对照基本农田数据,辅助审计部门对违法用地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开发形成了国土审计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通过审计署向全国扩大。
   他认为,测绘地理信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领域前景广阔,包括市县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分析,自然海岸线、河湖生态等的监测保护,甚至道路交通、城市精细化管理包括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定位提取、防灾等方面均可广泛应用。
    案例 “智慧环保”实现对污染源精准防控
   佛山市顺德区环保局副局长叶平以“智慧环保”为例,讲述顺德区生态环保大数据建设实践。
   他称,顺德区家电制造业发达,全区污染排放企业7万多家,环境审批工作量大,仅今年前11月就有2600多份,但全区环境监察人数只有130人,平均每人监管538家,环评审批人员仅20人。
 “基于这一现状,生态环保大数据建设成为必然选择。”他透露,该区2014年开始将构建 “智慧环保”工程提上工作日程,并成立智慧环保一期工程项目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一期工程投入380万元,系统于2016年上线。通过系统整合,使生态文明相关数据的关联性、共享性、及时性成为现实。
   这一举措带来的变化是,使得辖区污染源实现精准防控,例如大气污染在全区设置了监测点,一旦哪个点超标了,通过后台系统可以把这个区域的工业源、污染源查出来,通过镇街巡查,并通知相关企业,将其负责人列入诚信黑名单等,从而实现精准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