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图二十年|姚新:让“地图大数据”服务造福社会

2021-11-26

      对很多创业者而言,很多时候回过头来,猛然间就会发现自己以前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都是为创业做准备,没有一项是无用或者浪费的。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姚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年以前,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毕业后先后进入中科院地理所和中科院遥感所学习及工作。
     2001年底,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创业浪潮中,姚新也坐不住了。他果断下海创立了现在的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为特色,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地图大数据与环境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及管家式服务。他以前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中科院地理所和遥感所的工作经验,让他在地理信息与数据服务这个广阔的天地中得以纵横驰骋。           
     2019年初,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因为在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的杰出贡献,姚新成为入选者之一。

“扫地僧”李小文院士担当首航人
      让姚新一直引以为傲的是,他的公司从创立开始就得到了一些业界大咖的支持。6年前,遥感专家李小文院士因一张照片在社交网络引发热议,并被冠以“扫地僧”的美名。李院士生前身为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原董事长,为中科宇图的发展提出诸多宝贵意见,为中科宇图的科研创新、项目课题等研究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李院士认为,地理遥感测绘是个应用极强的领域,只有推动其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的应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在公司创立之初,李院士就认为中科宇图是“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一定要让科研成果接地气”。在他的引导下,中科宇图迅速成长为一家在业界具有影响力的公司。
       中科宇图通过与多家顶级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不断壮大自己的科技硬核,成立了数字环保实验室、数字流域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并获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多名院士和知名学者组建了“战略发展与科学技术委员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产学研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强有力的支持让姚新有了更足的底气。与此同时,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国内做地图信息服务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中科宇图决定走差异化的深耕策略,不只是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服务,而是要深耕到具体的行业中,尽力发展自己的特色。
     公司成立之初通过将GIS技术和遥感技术跨界应用于通信行业来满足行业需求,后来逐步发展到公安、金融、能源、交通、环保、水利等行业,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智能化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这样,他们很快就在业界站稳了脚跟,并有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深耕环保领域,推动精准治霾服务
      近些年,服务环保行业成了公司的重中之重。为什么瞄准环保行业?“环保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85%以上的环保业务是与空间地理位置信息相关的。”姚新用了一种十分形象的说法。
     中科宇图在生态环境方面所涉及的业务较为广泛,围绕生态环境大数据、大气环境、流域水环境、土壤固废、监察应急、工业园区监控6大服务体系,提供“智慧环保”综合解决方案;并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监测等技术手段,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业务延伸到精准治霾、系统治水和科学治土领域的管家式服务。这种拓展所涌现出来的潜力让姚新对整个环保行业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于是决定以战略的眼光来继续深耕这个行业。随着国家环保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他们在这个领域的业务也在全国呈现四处开花的局面。
      大气治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十多年来,中科宇图一直围绕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动精准治霾,截至目前已经为全国30多个城市与地区提供过精准治霾服务。“我们利用地理信息遥感技术,能够进行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通过卫星和无人机,再结合地面的监测,建立环境多源感知体系,形成环境立体监测网络就可以真正实现对大气24小时的实时监测。”姚新说,通过监测的大数据平台,很快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哪个地方污染重,哪个地方污染轻,发现污染源究竟在什么地方,并依托我们的专家团队,开展实时分析指导、定时预测预报的科学服务,可以强化防治水平。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可以了解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雾霾的变化及成因,在一些重要的节日等关键时间点上就可以制定应急方案,还能做出有效的长期治理方案。
      以北京亚运村地区的治理效果为例,姚新介绍:2017年前,亚运村区域的空气质量在北京市朝阳43个街乡排名中一直很靠后,曾经连续几个月甚至是倒数前三。中科宇图作为朝阳区的企业,本人又身为朝阳区人大代表,更要为朝阳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从2017年9月开始,连续4年为亚运村街道提供了量身定制的“精准治霾”服务方案。方案实施后,每年排名都有大幅提升,2018、2019、2020年每年PM2.5浓度都在全区43个街乡排名中前10名以内。这表明,尽管这区域的空气质量受到周围空气环境污染的影响,只要通过有针对性地精准服务方案,空气质量就可以做到明显的改善。
  “每座城市情况不同,但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肯定能够找出城市空气质量不好的原因。到底是工厂的因素?还是机动车或者其他,我们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说,基本上可以真正找出这座城市空气质量不好的病根所在,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针对环境应急事件,中科宇图精准治霾服务就能够根据当下的具体情况,给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以协助高层决策,提高应急反应效率,减少损失。

“为何我们不发射自己的卫星呢?”'
      在提供地图大数据服务和环境服务的过程中,很多卫星影像数据中科宇图都得向有关资质公司购买,每年数千万元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此外,有些特殊信息他们是没有办法买到的。在这种背景下,姚新有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为何我们不发射自己的卫星呢?”
      说干就干!姚新立刻带领公司行动,开始筹划中科宇图的卫星发射计划,在2020年“黄河一号”环境资源小卫星星座计划应运而生。
      姚新表示,决定有自己的卫星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不是搞噱头。“有了自己的卫星,很多数据就不用买了,用自己的卫星就可以了。此外还可以把卫星数据与公司的地图大数据产品包装出一些产品和服务,形成公司在技术方面的护城河。而且这是环境卫星,“黄河一号”是构建针对黄河流域的卫星星座,未来将提供黄河流域沿岸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分析、定制等服务;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自去年,“黄河一号”卫星项目与开封市签署合作协议后,今年3月份,再次与开封市政府围绕推动“黄河一号”项目落地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会谈,双方在航天公司入驻开封、组建卫星遥感团队、建设“一站五中心”、打造数字黄河及助力“黄河大脑”、规划航天探索体验中心、引进遥感与地理信息产业等方面达成了广泛合作共识。根据姚新的构想,“黄河一号”环境资源卫星计划4年发射6颗卫星。

做好大数据时代的“地图大数据”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应用到各个行业,基于地图信息的大数据服务变得越来越普遍。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姚新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地图”的概念。他说“大地图”是融合了空间位置和时间序列动态演变的地理信息行业的“大数据”, 是地图从整合向综合发展的体现。已经完全超越了原有的地图概念,而是逐渐从基础地图、行业地图服务上升为地图大数据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50%以上的数据是与地图相关的,如果没有了地图数据,缺少了数据的空间性,大数据的效能就降低了一半,因此我认为大地图是大数据的基础。同时,大数据和大地图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大数据的发展必将促进地图行业的创新发展,大地图的产生更能提升大数据的价值。”而把好“地图大数据”信息安全的大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多年来中科宇图建立了严格的信息保密制度,并获得相应的资质和荣誉等,未来还会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完善信息安全体系。
      姚新还透露,中科宇图目前地图大数据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以政府和企业为主,但将来必然会发力个人用户方面,也就是从行业服务逐步过渡到公众服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姚新认为中科宇图还得继续做强做大;虽然现在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上千人规模的公司,但要应对市场的竞争和挑战,公司还要在做专、做精、做强的基础上继续下功夫。预计未来几年内,中科宇图会选择在国内上市,上市成功后,公司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新闻来源:北京科技报 记者/李鹏